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卷一周易)
【白话】天地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畅茂生长,圣人颐养贤能的人,使他们为人民谋福利,将福泽推及万民的身上。
楼下卖票
--遥远的人啊,
你在哪里陌陌叹
人生遥遥无归期。
故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卷三十一 六韬)
【白话】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管理老百姓就如同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就如同兄长爱护弟弟。见到百姓饥寒,就为之哀痛;见到百姓劳苦,就为之悲伤。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卷六.春秋左氏传下)
【白话】臣听说国家的兴盛,是因为看待人民如受伤的人一样倍加体恤,这就是它的福祉;国家的衰亡,是因为看待人民如泥土小草一样轻贱糟蹋,这就是它的祸患。
xiaodaren
2016/10/16 17:43:17
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民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卷四 十三说苑)
【译】尧对于天下人民心存关怀,对穷苦人家更加关心,伤痛所有百姓遭受罪罚,担忧他们不能好好生存。有一个人饥饿,就说,「是我让他饥饿的啊」;有一个人受寒,就说,「是我让他受寒的啊」;有一个人犯罪,就说,「是我使他犯罪的啊」。尧的仁慈昭著彰显,而社会道义就树立了;道德博厚,感化了广大的群众。所以不需要奖赏,而人民自己就会互相规劝勉励;不必用刑罚,而人民就被治理得很好。先宽恕他们,然后教育他们,这就是尧治理天下的方法。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卷九论语)
【白话】我曾经听说有国的诸侯,有家的卿大夫,不忧患土地人民之寡少,而忧患政治、财富不宁均;不忧患贫穷,而忧患上下不能安定和睦。因此政教朝均平的目标发展,则无贫穷;上下和谐同心,则不忧患土地人民寡少;人民安定团结,则国家不会有债覆的危险。诚能如此,远方的人如不归附,则我修养礼乐教化来感召他们;他们来归附以后,就使他们生活能安定下来。
amycwj
2016/10/16 23:39:26
今之所谓良吏者,文察则以祸其民,强力则以厉其下,不本法之所由生,而专己之残心。(卷四十二盐铁论)
【白话】可是现在所谓好的官吏,动用严法祸害百姓,使用暴力强权残害下级,不根据法律的本意,而是专凭自己残酷的心意行事。
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姓下旧有家字,删之)蚕食无厌,四亡也;苛吏繇役①,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列,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驱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冤陷无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雠相残,五死也;岁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卷十九汉书七)
【白话】造成老百姓失业流离的原因有七:阴阳失调,旱涝成灾,此其一;官府加重索取,增加赋税,此其二;贪官污吏假公济私,贪婪无度,此其三;豪强富家蚕食百姓,永无止境,此其四;苛暴之吏征发徭役,贻误了农时,此其五;乡间村落时时响起警戒盗贼的桴鼓之声,百姓不分男女都不得不出动围击追捕,此其六;盗贼劫掠百姓,抢夺钱粮器物,此其七。这七种逃亡的情况还不算厉害,又有七种逼迫百姓死亡的情况:残酷的官吏殴打残杀,此其一;审理案件苛刻,此其二;冤枉陷害无辜之民,此其三;盗贼遍地,此其四;怨家仇人相互残杀,此其五;年景不好收成极坏,百姓忍饥挨饿,此其六;瘟疫疾病到处泛滥,此其七。百姓有七种使之四处逃亡的情况,却无一利可得,想要使国家安定实在是太难了。百姓有七种使之丧生丢命的情况,却无一线生路,想要让他们安分守己而废弃刑法,实在是太难了。
【批注】①繇役:古付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