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罢课示威换来“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名(1924)
河海大学的源头是“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5~1924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水利学高等学府,由当时中国最好的水利专家任教,清一色都是美国或者欧洲留学的专家学者来任教,其中有中国现代水利工程之父李仪祉先生、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机电工程专家杨孝述教授、留学德国的后来成为中国水利史学创始人的郑肇经教授、还有沈祖伟、顾维精、刘梦锡、伏金门等一批教职员,多是蜚声我国科技界、水利界的名流。教材是美国英文原版教材为主,一共40多门课程,还有大量的实习,学校设有水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非常规范。
1915年3月15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开学典礼
河海的民国大师,依次为:中国现代水利工程之父李仪祉,机电工程专家暨中国科普奠基人杨孝述 ,中国水利史学创始人郑肇经,中国现代桥梁工程之父茅以升
一切也运行良好,直到1924年,这一时期,中国兴起了一批现代大学,有国立的(例如国立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有省立的(比如省立山东大学、省立四川大学等),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学生看到周围带有“大学”二字的学府一个个崛起就再也按奈不住了!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罢课示威,要求把校名改为大学,不改名称誓不上课!正巧国立东南大学工科经费紧张,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就顺水推舟,将东南大学的土木、机电等与河海合并,成立“国立河海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民国全国水利局(水利部),经费由全国水利局负责筹措,著名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先生任首任校长。
示威反映了民国前辈不服输、不落后、不甘被人小视的精神。1925年,中国只有21所国立大学,这些大学都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大师云集、学风优良,构成了今天我国国家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基础。
河海工科大学于1927年并入“国立中央大学”,直到1952年被模仿苏联办学制度的红色政权从南京大学调出,这是后话了。
中华民国的官员真的对学生的诉求非常care,哪怕仅仅只是出于我们小小的虚荣心,他们都尽力满足,不怕麻烦教育部和水利部等多个政府部门。民国没有按照现在的标准做法,把闹事的人抓来批评教育、记过处分、录入档案!
2.校园反黑人运动,引起非洲国家抗议并状告联合国(1988)
1988年12月24日,两名非洲男学生与两名中国女子进入河海大学校园。当时是圣诞夜派对,一名中国警卫要求他们的访客登记,一名非洲学生就女子的身份问题与警卫争执,警卫置疑其所带女子为从事特种行业人员,拒绝让其进入校园。双方就此发生争执,口头争执很快衍生为推搡以至拳脚相向。消息很快传遍校园,中国学生普遍认为非洲留学生为带卖淫女进入校园殴打警卫,从此而引发了中国和非洲学生之间的校园冲突,冲突持续到天明,有13名学生受伤。300名中国学生听闻一名中国男子被非洲学生杀死的误传,冲进非洲学生宿舍破坏,大喊“杀死黑鬼”之类的口号。警察把中国学生驱散后,很多非洲学生逃往火车站,要到北京向他们母国的领事馆寻求庇护。有关单位阻止他们登车,以向牵涉冲突的学生问话。火车站的学生数目不久增加到140人左右,因为非洲和其它外国学生恐惧暴动,纷纷往火车站要求前往北京。
这个时候,河海大学的中国学生迅速串联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学院等校的大学生,组成3000人的集会队伍,要求政府官员起诉非洲学生,并对给予外国人较中国人更多福利的制度进行改革。12月26日晚上,游行人士聚集到火车站,举起争取人权和政治改革的标语。警察把外国学生和游行人士隔开,送外国学生到南京外的军人宾馆。集会被指非法,防暴警察从邻近省份调入,将又持续数天的示威平息。
结果1989年1月,三名非洲学生涉嫌引起冲突被遣送出境。其它学生返回河海大学,并须遵守新规则。新规则要求夜间不得出外,离开校园须通知校方,只准带一名中国女友,探访范围限定于休息室。宾客仍须登记。反非洲人集会扩散至其它城市,全国各地高校都对河海大学学生的行动表示了声援,包括上海和北京也组织了集会,集会规模小于南京。
美国The New York Times当时发表的一篇中国学生的话说:“我们正在迈向一个更广阔和文明的世界,但这并非是说我们将用自己奋斗的果实去喂养不文明的非洲,让黑人在我们的校园里晃悠并引诱我们中国姑娘,把他们在热带森林中养成的习惯影响我们的学习,滥用我们的好客和宽容……如果这些非洲学生不纠正自己,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严厉的有关‘友谊’的教训。这些教训来自美国人的经验,他们知道怎样对付他们社会中的黑人。”
eoptolink
2017/6/13 3:56:52
一九八八年南京校园反黑人运动发生后,中国受到非洲国家的集体抗议,不但如此,他们还向联合国呼吁,要求重视非洲人在中国的人权。
河海大学在办学规模较小、院系较少的情况下国家科技进步奖累计获奖高居全国高校前十名;
全世界30多个国家都把河海大学赵人俊教授研发的新安江模型编入其水文学教材学习和使用,这是新中国极为罕见的科研成就;
麻省理工等世界顶级名校都采用徐芝纶教授的《弹性力学》英文版作为教材或图书馆标配级别的参考书目,这是新中国罕见的教学成就;
近几年河海大学在以工科为主、没有生态学医学生物学等易于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的专业的情况下,能发表4篇Nature & Science顶级论文,实在令人振奋。
教学科研成就如此突出,却没被天朝册封985的原因,可能就是这些让人胆战心惊的游行示威传统、南京北京的地缘政治关系、中华民国首都的国立工科大学之原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