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管理学
管理学其实并不难的只要大家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的看几遍教材,熟悉编书人的思路脉络的基础上加深记忆,熟练的背诵就应该没问题。
说下我的复习过程:
1、我是从七月份开始看书,那时候只是单纯的看,画名词之类的,了解下大致的内容,这大约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2、从8月份开始看的第二遍,这一遍就是开始整理每一章的框架和知识结构,每一章包括的知识点,适当的结合真题,看书的时候碰到真题里的题日重点标注,重点整理,重点背,我当时是用16开的白纸整理的,这一遍可能会花费的时间长些,做笔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遍下来你的知识体系应该建立起来了,我当时用了1个半月的时间;
3、第三遍我就开始背诵了,按照前一遍整理的框架体系,开始背,这时候就可以脱离书本,完全用自己的笔记就可以,不过背的过程中要勤思考,例如:各种组织结构适合哪些企业?为什么?以及有什么优缺点呀?背诵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遗忘,所以大家在边背后而的同时照应前面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我第三遍在10月底结束的;
4、然后就是第四遍,完全把课本看成一个整体,背每章的框架,然后层次分明的背下而的其体内容,这边很快就会结束,时间应该控制在11月中旬完成:
5、最后就是历年真题,如果你的时间充裕,你可以拿着真题像考试那样做按时间做,这样效果更好,也能防止背诵时候走神,然后就可以上考场了。
数三
首先,关于数学课本。记得当初复习的时候就听很多人说考研数学注重基础,数学课本如何如何重要,应该花大量时间去看。现在感觉这种观点有些片面,我十分认同考研数学注重考查基础的观点,但并不赞同重基础就是多看课本。我这样讲是有原因的:大家用的课本大多是同济六版的,内容很多,当你把这本书拿在手里并参考大纲进行比对时,你会发现哪些部分比较重要,哪些部分不重要或不考,但你不会明白考研数学如何对这一部分进行考查。同济课本不是专门为考研而编写的因而其课后题与考研题相去甚远,即使你把课本上所有的题目都掌握之后,也不见得会做几道考研题。我的一个同学就是一心只看课本,几乎没做过其他参考书,考试之后他对我说:“这些题我都看着面熟,就是不会做!”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结果不得而知。因此,学弟学妹们无需把课本看得过重。
其次,说一下考研数学基础知识大全。我认为这是一本与考研数学联系很密切的参考书,其中总结了不少考研数学的题型,是很不错的。如果大家能够将中公考研强化班的笔记里的题型和全书题型结合起来总结一本笔记的话,对你考研数学档次提升的帮助将是巨大的。我就是这样做的:考研数学基础知识大全第二遍和中公考研笔记整合起来总结题型,花费了大约五个月时间,最终大功告成,这一遍的总结对我影响甚大,这项工作是费时费力的,希望大家量力而行!
最后,说一下真题和模拟题的学习方法。
真题我只做了一遍,而且是从2000到2017年,之前的没做。真题是比较简单的,大部分题目我一遍就过了,并没有在上面花很多时间,也没有研究的必要。考研题的出题模式是很固定的,只要不出现计算错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模拟题,我的做题速度就是靠它练出来的。对于模拟题,我的做法是:上午拿出三个小时模拟,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我选的是比较难的,计算量一般也会很大,因而出现不会做或做不完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失落和放弃,一定要坚持下来,慢慢就会适应的。当你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复杂的计算能够做对题目,拿下130+的分数时,说明你的数学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还有一点,要加强对数学理论的研究,你可以试着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将一条晦涩的定理将给同学听,使他也能够明白。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话,说明你已领悟了该定理的真谛,做题也就没什么难的了!
总之,对待数学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平时多做多练,得高分还是相对容易的。
英语一
首要问题就是单词了。我当时准备词汇书。主要就是帮助强记单词,确保在阅读理解的时候看到单词都能够认识,而且通常薄一点的书有助于建立起背完它的信心。按照字母顺序背单词的好处在于不会有什么遗漏,缺点是无法按照义群来掌握单词,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之间缺乏联系。然后再准备本常见的那种词典式的词汇书,前面的词汇书对于单词通常都只有简单的释疑,缺少详细的解释、例句。在深入理解的时候应该有这么一本书,这样有助于对单词的全面深入掌握。当然,如果你愿意查字典的话这种词汇书也可以不要(我还是推荐用字典)。
对于阅读,大量的阅读是唯一的办法。一些精读的资料用来提高自己对于各种长句、难句的理解还是可以的。如果你连那么难的句子都能够看得明白,里面的结构都能够能清楚,阅读考研的那些句子还是问题吗?对于书里面的文章,不要过分的看重书后的习题和答案,主要还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至于写作和听力,如果大家要想得到高分,还是应该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写作现在有不少的速成型的书籍,介绍什么万能作文和十句话作文法。对于一些平时写得比较少的同学快速的上手很有帮助,作用是帮助你在短时间内将作文的架子搭起来。但是我还是建议平时多练习作文。不仅因为作文分数很高,20分呢;而且经常的写作文有助于英文水平的提高,和汉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通常汉语作文写得好的人水平也比较的高)。
模拟题方面我一开始每隔半个月做一份,最后阶段每个星期做一分。严格按照时间来,做完后认真的自己讲评试卷,最后阶段把自己做过的试卷拿出来再看一看就可以了,推荐张锦芯的,比较接近真题,对于考试体验很有帮助。当然,历年真题是少不了的,一定要做!尤其是感觉对阅读理解感到摸不着思路得更是要反复琢磨其中的题目。
好了,就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只要我知道的都会无保留作答,祝各位考研顺利!
bqjr2013
2018/3/29 8:37:28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
第一,我认为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闲暇的时候把各章节的案例看看,对于案例的习题不一定都要找到正确答案,但是回到这个案例所在章节,结合本章节的知识内容,然后思考一下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这样对提高我们的管理学素养很重要,而且对于我们将来在考试中做大题也有帮助,比如一般解答大题的时候,都会要举例来验证某个管理学的原理,那么我们就可以手到擒来了,不费吹灰之力;另外做阅读的时候也会轻松许多,就当自己在复习的时候累了,看看小故事,何乐而不为呢。对于我们的专业课考试,白利而无一害。
第二,我就来说说这本书的重点吧,因为这本书实在有点厚,我口中的所谓的重点,就是河海历年考试中大题容易涉及到的知识点(根据第四版来说的哦)
案例: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
案例: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
第三章:人本原理 责任原理 伦理原理
第四章:管理的教育方法 (案例:西安杨森的人性化管理)
第五章:管理伦理 (案例: 南京冠生园事件 荣事达的自律宣言)
第六章:组织文化 (华为基本法)
第十二章:目标管理 (案例:目标管理)
第十三章:集权与分权
第十六章: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艺术
第十八章:组织中的沟通
第二十一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二十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十三章:企业文化创新
政治
政治的特点在于:
一、内容丰富,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五个子科目;
二、时事性强,政治科目内容每年都会发生调整,比例大概是5%;
三、背诵要求高,政治的很多内容都需要逐字逐句背诵下来,或者大致背下来,这对于很多考生都是一个挑战;
四、强调分析能力,背好了不一定能得高分,大纲对运用理论分析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的考研政治科目得分为75分。下面就复习考试过程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1、学习资料
市面上的政治参考书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最终选择的参考书一定要少而精,少是为了集中精力,节约时间,也可以避免误入歧途;精是要保证方向正确,内容浓缩,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关于复习资料,我在购买考研复习参考书之前,就把本科时候的政治课本看了一遍,有其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这两本教材是比较基础的,对于以后的复习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利用大概1个月的时间充分的复习了这两本教材。接下来就是购买参考书的问题,我购买了老师的政治资料,反复做了好几遍,并且从一个题扩展到一系列的知识点,这样这个资料就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另外也购买了一些辅导老师建议的参考书,总之是以为辅导班的资料和辅导老师建议的参考书为主线来统领的。最后还可以经常到一些考研论坛上转转,可以淘到很多有用的资料,比如毛概重要著作的内容,年份以及重要意义等等。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临近考试时各辅导学校的模拟题。用于进一步训练选择题,加大覆盖范围。
政治
政治的特点在于:
一、内容丰富,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五个子科目;
二、时事性强,政治科目内容每年都会发生调整,比例大概是5%;
三、背诵要求高,政治的很多内容都需要逐字逐句背诵下来,或者大致背下来,这对于很多考生都是一个挑战;
四、强调分析能力,背好了不一定能得高分,大纲对运用理论分析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的考研政治科目得分为75分。下面就复习考试过程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1、学习资料
市面上的政治参考书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最终选择的参考书一定要少而精,少是为了集中精力,节约时间,也可以避免误入歧途;精是要保证方向正确,内容浓缩,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关于复习资料,我在购买考研复习参考书之前,就把本科时候的政治课本看了一遍,有其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这两本教材是比较基础的,对于以后的复习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利用大概1个月的时间充分的复习了这两本教材。接下来就是购买参考书的问题,我购买了老师的政治资料,反复做了好几遍,并且从一个题扩展到一系列的知识点,这样这个资料就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另外也购买了一些辅导老师建议的参考书,总之是以为辅导班的资料和辅导老师建议的参考书为主线来统领的。最后还可以经常到一些考研论坛上转转,可以淘到很多有用的资料,比如毛概重要著作的内容,年份以及重要意义等等。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临近考试时各辅导学校的模拟题。用于进一步训练选择题,加大覆盖范围。
顶一下,专业课考870的几个商学院专业报考人数是不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