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
  • 浏览:3 评论:3 人

  • 无他
    “站在对方立场考虑,把好处让给他人。要爱他人,原谅他人。”这些话都是方便说。其实没有他,只有我。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我”当中,“他”是进不来的。苹果就是苹果,苹果中没有梨。
    爱他人吗?其实是爱自己,他人也是自己的他人,不是他人的他人。如不想爱自己,就可以不爱他人。爱人还是爱己,爱己才要爱人。
    不怨恨人,其实是不怨恨己。
    对别人笑,其实是对自己笑。
    给别人好,其实是给自己好。
    因为没有他人,他人就是我,或我的一部分。
    不是过了多少年月,果报转回来自己才得好处,而是自己当下好。比如恨人,人未必有损,我则当下受伤;爱人,虽人未必知,我则当下心中温暖。
    既然一体之中,手和脚不能分;一心之中,他和我又怎么能分呢?
    佛说无我,凡夫做不到,试试从无他做起。






    心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
    外面的光再大,内心黑暗,整个世界便黑暗。
    即使外面烈日炎暑,心若是冷的,整个世界就都陷入西伯利亚寒流。脚前有路,心中无路,必定还是绝路人。






    慈悲由近及远
    慈悲本来是无分别的,所谓冤亲平等,但此境非一蹴可就。
    佛菩萨之慈悲,如日光,普照大地;凡夫人之慈悲,如灯光,先照室内,后达庭际。
    请从近始。先调伏我们的心,让它平静安和,自有喜悦。假如失去安和,乃至总在嫉妒、愤恨、猜疑、计较等负面情绪中,就是对自己这颗心太不慈悲了,受伤的当然是自己。
    然后慈及他人,家人、友人、同事、路人,由近向远,为必然之理。
    在家人说:“我就是和家人搞不好。”也有出家人,信众的缺点都能包容,同住一寺的道友有所不足,怎么也看不过。此皆违慈背理。
    问:如何调伏自己的心?
    答:常住机深信,常念弥陀名,久久自调。
    摘自《心籁》






    每个人都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
    当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是阳光面感应阳光面,阴暗面感应阴暗面。也就是当我们以善意的、和悦的、阳光的心招呼对方时,对方也必定用善意的、和悦的、阳光的心来回应。不管他是自动的还是被动的,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是心甘情愿的还是不心甘情愿的,是满怀真诚的还是扭捏作态的,他只要回应就必须显出和善阳光的一面,除非他回避、逃走。当有人向我们微笑时,我们反而会回应以怒骂吗?俗语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满怀怒气,正准备出手,一见对方笑脸,便怒火全消。
    有人说某某是假善,其实不是假善,他只是不习惯于如何行善,正在艰难地模仿行善,可能他阴暗的物质更重一些,以致一时不能立即调转为阳光面。这时我们更要帮助他、肯定他,坚固他的善心善行,而不是打击、抛弃,使他立即反弹回阴暗面。
    人心如球,善恶阴阳各占一半。仁人、贤人、圣人总是能将阳光面示人,并感得与他交往的人也都阳光起来。一般人善恶不定,如球有一个灵活的轴,人对我善,我以应之以善,恶应之以恶,阴阳不定。而所谓的恶人,只是他的心轴比较僵化在阴暗的一面,需要更强力地扳正。
    如果对方以阴暗面对我,我则立即感知到并也戒备、提防,烦恼不快,打击、抛弃,说明我们的心力太弱,心的阳气不足,心的阳光轴、善轴、慈悲轴太不坚固;我们即是被对方度到阴暗面了,而没有把对方度到阳光面,成了输家而不是赢家,还有什么好谈的呢!
    知道这些,当我们与人交往时就要:
    一、发现他的阳光面,包容他的阴暗面;
    二、盯住他的阳光面,以阳光的心对他;
    三、定住他的阳光面,肯定他;
    四、激励他的阳光面,帮助他;
    五、保持他的阳光面,坚固他。
    对方若愿意与我交往,则日久必受我化;若不愿与我交往,则也必不交恶,所谓逢凶化吉即在其中。
    如此知人善任,不仅能尽力地发挥一个人的长处,实际上也医治了对方灵性上的缺失,而变得人格健全,阳光健康。
    -------------净宗法师《心籁》